汉武帝怕的不是一个瞎眼老太婆,归根结底是文景两朝黄老学说的地位太稳固,尚未弱冠的少年天子根基不稳,尚难以挑战。
在我们印象里,皇帝是说一不二的,好像没什么能够制约他,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,皇帝身上所负担的责任太重,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,所以他们都十分谨慎,根本不敢贸然行事。犹豫不决才是他们的常态,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天子,哪里敢一意孤行?
西汉初期奉行黄老之学,文景两朝与民休息,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,尽可能的不做过多干预,使国计民生得以迅速回复,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。这使得黄老学说深入人心。而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有力支持者,他身后不但有一群老臣支持,还在民意上占上风。
无为而治的思想本身对皇权就是一种限制,他们认为强硬的态度本身就不符合无为而治的思想。西汉初期,甚至出现犯罪都不主动制裁,而是等着犯罪的人自杀谢罪。汉文帝的舅舅薄昭犯罪,按律当斩,但是奉行黄老学说的汉文帝不愿意动手,等着薄昭自杀谢罪“将军薄昭杀汉使者。帝不忍加诛,使公卿从之饮酒。欲令自引分,昭不肯;使群臣丧服往哭之,乃自杀。”在西汉初期,类似的事情很多,翻开史书就会发现,因为犯罪自杀的比比皆是,强硬处理的则很少,这也是黄老学说造成的一种怪相。也进一步说明黄老学说在当时的影响有多深。
汉武帝刘彻初生牛犊不怕虎,想一展身手,但是年岁太轻,尚未建立威信,能力如何也不能让人放心,开始要求他要做决断前必须奏事东宫。不想被束手束脚的刘彻看到儒家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,君叫臣死,臣不敢不死的论调正符合他的理想,儒家思想对帝位尊崇可以使他能够力排众议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第一步就是罢免了丞相卫绾,卫绾尊崇黄老之学,主张无为而治,一生为官,并没什么作为,既无拾遗补阙之功,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,只是默默无言,守道而已。另一个被免的就是御史大夫直不疑,直不疑精通崇尚老子的黄老无为学说,做官低调收敛,一切照前任制度办,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政绩。这些都不符合刘彻的政治理念。罢免两人后,立刻启用窦婴、田昐、赵绾、王臧等人,这些人是清一水的尊儒学派,甚至刘彻并不太喜欢的申公也得到重用,只是因为他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同时又议定修明堂、改正朔、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。
刘彻还是太年轻了,低估了黄老学说的根基之深,文景两朝取得的成绩使黄老学说说话很硬气。窦太后的特殊地位加上支持者众多,刘彻尚没有力量与之抗衡。刘彻只能是韬光养晦,慢慢积蓄力量,等到羽翼丰满再图大事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:十万个为什么_家庭百科 » 汉武帝为什么害怕窦太后 汉武帝与窦太后有血缘关系吗